新闻资讯
NEWS

新闻资讯

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,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

新闻有观点·行业洞察丨音乐节城市文旅下一张“新名片”?中欧体育首页

时间:2023-06-16 17:09:47

  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,夏日来临,各地各类音乐节广告屡屡刷屏。随着今年线下演出市场陆续复苏,仅2023年上半年,我国先后有100个音乐节上演。音乐节热度持续。今年五一,烟台举办的黄渤海迷笛音乐节上,创始人张帆呼吁:“要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,一定要压一压,让中国所有的年轻人,都有钱参加音乐节。”这段发言得到乐迷强烈支持,也引发热议。

  雨后春笋般的音乐节给人怎样的体验?音乐节票价“打得下来”吗?音乐节产业又将走向何方?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有观点》特别策划“行业洞察”,本期聚焦我国音乐节产业,对话《音乐先声》创始人、资深音乐产业观察者范志辉,自由音乐人李源。

  今年无疑是音乐节的“大年”,上半年以来,国内已经宣布详细举办信息的音乐节超过150场,据不完全统计,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,各地将举办19场不同的音乐节。6至8月,浙江以12场音乐节的举办数量领跑全国。

  自由音乐人李源也曾随乐队参与过多场国内外音乐节的演出,他说,今年的音乐节之所以数量“尤其多”,是因为有艺人前几年的演出合约被“延后”到今年,大家在“集中履约”,也有各地文旅部门很想寻找提振旅游业的原因,音乐节屡屡人气爆棚,更多的主办方因此效仿。

  资深音乐产业观察者范志辉2012年第一次参加音乐节,讲到今年参加音乐节的体验,他直言:“十一年过去,音乐节整体体验上没有太大的提升。”作为音乐行业分析账号《音乐先声》创始人,范志辉从产业发展角度剖析了背后原因,他指出,自2007年国内音乐节实现收支平衡并进入商业化阶段后,大量音乐节遍地开花,整个产业粗放增长,结果就是鱼龙混杂。相应地,受交通、食宿、票价、现场、天气等复杂因素影响,音乐节的体验总是无法得到保证。

  李源和范志辉都提到,既然体验感不足以匹配高票价,音乐节想要持续良性发展的出路之一,便是改善体验。而“门票太贵”也是各场音乐节消费者共同吐槽的问题。

  2000年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是中国第一个原创音乐节,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呼吁——把票价“打下来”,是今年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
  谈到降价,首先要充分了解产业的生产机制。范志辉将中国音乐节分为两类:一类是由唱片公司主办的音乐节,表演者是自己旗下的艺人,可以称为“前店后厂”模式,这种模式在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,率先“把票价打下来”的迷笛音乐节就属于这类。另一类属于偏市场化的音乐节,完全遵照市场机制运行,需要与艺人协商价格,因此降价更难。

  音乐节动辄几百元的门票构成中,“艺人出场费”是公认的大头。李源提到,如果以一般音乐节的“阵容”举例,一两个“头部”艺人的出场费在100万元-200万元,“腰部”艺人出场费可能是数十万元,还有大量出场费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艺人。范志辉以某音乐节主办方举例:“如果一天1万观众,投资1000万的话,两天音乐节平摊下来,每张门票的成本就是500块,要把成本打平,价格就在这了。”

  李源建议音乐节票价“打下来”的可行路径,即“音乐节没必要把宝全押在门票上面,可以借鉴体育产业的模式,跟地方文旅形成一个良性关系。”李源强调,音乐节的收益不仅来自售票,乐迷对当地旅游业亦有拉动,成熟的音乐节品牌在赞助商、特许直播上的收入占据大头。

  放眼未来,音乐节票价虚高、体验不足等乱象是否会长期存在?压抑后产生井喷需求的音乐节产业能否行稳致远?

  范志辉对产业持乐观态度,他认为市场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必然会有乱象出现,但只要持续有人参与进来,把音乐节持续办下去,优胜劣汰之后,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,音乐节文化也会更普及,这对市场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。李源也从分众市场的角度给出了信心支撑,他认为,随着百人场、千人场、万人场等音乐演出的细化,我国才发展十几年的音乐节市场会慢慢成熟,让不同级别的演出匹配上对应的受众。李源建议,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要做好差异化经营。他回忆自己在英国郊外小木屋里参加的十几万人的音乐节,那里的露营区很便宜,小木屋价格高,但厕所居然是香的。这样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和细节,能让“便宜有便宜的玩法,贵有贵的玩法”,进而更好地平衡音乐节的体验感和票价。

  范志辉表示,音乐节之间比拼的方向不只是投资、头部阵容,要多一点选择,其中关键在于细节。例如,音乐节可以邀请多元化艺人、做精细化阵容搭配等,也可以对音乐节外的交通、饮食乃至寄存、安全等方面进行升级。“不是说都要标准化,就把自己假设成一个消费者,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。”范志辉解释道,“这就是细节。”

  目光更长远地看,音乐节带来的艺术会留下余韵,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家对音乐的精神需求和消费的价值感。一个鲜活的范例是1998年和1999年河南新乡举办的“中国新音乐演唱会”,它影响了后世很多音乐人,乃至非专业的普通人。“大家也没觉得说这是艺术或者理想,就是我自己开一个店或者打一份工,晚上玩玩音乐,跟大爷大妈跳广场舞或者年轻人玩游戏是类似的,我觉得反倒是一个挺健康的心态。”李源说。而这样的氛围和心态,也许恰恰是音乐节产业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。

 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中欧体育官网非法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专题更多新闻有观点·行业洞察丨音乐节,城市文旅下一张“新名片”?

  今年五一,烟台举办的黄渤海迷笛音乐节上,创始人张帆呼吁:“要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,一定要压一压,让中国所有的年轻人,都有钱参加音乐节。”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中欧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-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09051号-1

网站地图